江苏海安建筑产业: 用“四多”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徐培鸿 卢锋 郝荣峰 刘丹
时间定格在2019年,聚光灯下,海安建筑业成绩单金光闪闪:建筑业产值1653亿元,施工面积1.96亿平方米,位列江苏省、南通市前列。获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企业”称号,连续18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列第323位;有6家企业进入江苏省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3家企业进入江苏省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全年共创国优工程3项,詹天佑奖7项,“中国安装之星”奖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项,“海安建造”品牌进一步打响,“海安建造”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作为海安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形象产业,建筑业发展事关海安高质量发展大局。”去年年初,在海安召开的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指出,建筑业要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能级、叫响品牌,为全市打造“产业高地、幸福之城”,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年来,海安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大改革创新驱动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聚力建设质量更优、效益更好、全国一流、江苏领先的建筑强市,不断谱写出海安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多轮驱动,建筑产业发展“内外兼修”
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面对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海安坚持“大市场、大客户、大项目”的高端发展战略,不断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建筑企业抢抓战略机遇,重点与央企、国企合作,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承接业务。
国内市场方面,向“高、大、难”方向发展,建成超高层7590幢,增长9%。由苏中集团总承包的上海协华医院地下连续墙项目等,以其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社会影响大在当地引起持续关注;北京、上海等核心区域市场施工产值同比增长较快,分别为14.5%、12.6%。苏中集团先后与恒大、融创、华夏幸福等大型企业举行“总对总”高层会谈,已与中国地产50强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建筑业“走出去”已经势在必行。
海安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不断加强与国企、央企和国外企业的合作,通过“借船出海”“联合经营”,国际市场稳健开拓,全年完成境外工程营业额9943万美元,增长25.82%。苏中集团继续推进乌兹别克斯坦项目,正在印度尼西亚、格鲁吉亚等国寻求合作项目,工泰公司新承接沙特住建部保障房项目中的麦加胡莱斯别墅群建设工程。达欣集团成功获准进入以色列建筑市场,取得以色列建筑总承包G5最高资质,成为获准进入以色列建筑市场的6家外国建筑公司之一,向中东市场坚实迈进;达欣集团在柬埔寨市场实现了从站得住到站得稳、站得久的转变,继金百汇项目后,承接了金边华腾瑞华大厦、汇旺新航空楼等一批新项目,市长于立忠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南通苏中除继续紧跟中石油等老合作伙伴外,积极主动与中核建、中水建等央企以及美国美孚旗下公司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投资人民币2000多万元,在尼日尔购置土地30多亩,兴建物流中转基地,为当地中石油等央企提供物流中转场地及库房。同时新开拓了伊拉克市场,目前正在当地注册公司。
多措并举,产业“高质量”笃行致远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唯有坚持效率优先、质量第一,企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一年来,海安建筑企业资质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新增一级资质企业四家。
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海安多次组织企业赴浙江东阳、福建厦门、北京、河南林州等地考察学习,引导企业参考借鉴建筑业发达地区经验,向智慧建造、智慧工地管理、BIM等信息技术应用方向转型发展。润宇公司年初收购了常州市金坛金鹏投资有限公司,在重庆,与当地企业合作,进行投资开发建设,为该公司在大西南发展、打响“润宇建设品牌”奠定了基础。围绕产业链延伸,积极招引产业类项目,加速建筑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与集聚,新建预制构件生产工厂一家,助推新龙兴集团投资建筑铝模板项目。苏中建设集团在海安高新区投资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推动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互相促进。
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海安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苏中集团成立苏中君道新型建造技术研究院,与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江苏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启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科研课题,获国家级QC成果57项。华新集团与智聚装配式绿色建筑创新中心南通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主要针对预应力叠合板生产与应用等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发。南通苏中成功申报获批“江苏省级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润宇公司参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填补了我国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空白。南通苏中承建的内蒙“通辽科技馆项目”获得中国建筑钢结构协会“中国钢结构金奖”。组织召开首届“城乡中国”创新发展大会,搭建技术交流合作、产业招商推介和企业合作共赢的平台。
多维奋进,持续提升品牌含金量
建筑企业如果不能因势而变,乘势而上,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去年,海安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组织全市建筑企业积极向工业企业学习,大力推行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海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鹏军介绍。
海安制定了房地产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不计容”政策实施细则,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政策的落实,已经有两个项目享受该政策;经城建专题办公会研究,确定了按重点、一般和其他区域分类执行的标准。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为装配式建筑项目评审、技术论证、性能认定及验收等提供技术把关和服务指导。
全市建筑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主动作为,加快转型,大力推行新型建造方式,不断提升“海安建造”的含金量和影响力。大力推进装配式建造。各企业新承接采用装配式方式施工的项目面积显著增长。海安城南派出所项目获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在海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15.64%,新建成品住房占比达25.4%。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0.54万平方米,“三板”应用项目90.39万平方米。华新集团科达建材新建生产线开始投产。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城南派出所、高新区法庭、中医院等一批工程总承包项目有序推进。
多下硬功,打造产业发展“软”环境
海安坚决落实“三个责任”,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区镇“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做到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严格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树立品牌形象,促进行业稳定。按照6个100%的要求,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整治工作,目前有296个工地安装了环绕喷淋系统、扬尘在线监测设备,157个项目和环保部门实现联网。
完善各项扶持办法,切实加大对建筑业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股份制改造、培育市场主体、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推企业改革发展、做大做强。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建筑企业、项目工地,满足建筑工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关资讯
2023-11-23
2023-11-21
2023-11-14
2023-11-10
2023-11-07
2023-11-02
相关附件
Copyright © 2022 海安市建筑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1009525453@qq.com 联系电话:0513-88838128